导语:我们都在等待什么?
凌晨三点,你是否盯着天花板问自己:“我的人生,究竟该由谁来定义?”
在耶路撒冷毕士大池边,有一个瘫痪38年的人,他每天等待天使搅动池水,却总因他人抢先而错过痊愈的机会。而耶稣只问了他一句:“你要痊愈吗?”(约5:6)——这句跨越千年的叩问,直指现代人深陷的“受害者心态”。
一、从“躺平”到“起来行走”
经文回响:耶稣对瘫痪者说:“起来,拿你的褥子走吧!”(约5:8)
现代困境:
我们总抱怨“内卷太卷”“命运不公”,却忘记最需要行动的是自己。就像那个瘫痪者,38年的等待换来的只有遗憾。
生命的真相:
耶稣的呼召不是同情,而是邀请我们与祂一同行动。正如祂对门徒说:“父不审判人,乃将审判的事全交与子”(约5:22),祂也期待我们成为改变世界的行动者。
今天可以实践:
写下三件你一直拖延的事,明天尝试迈出第一步。
二、安息日不是枷锁,而是恩典的记号
经文回响:耶稣在安息日治病遭质疑,却宣告:“我父做事直到如今,我也做事”(约5:17)
现代镜像:
有人用“忙到没时间祷告”取代真正的安息,有人用“打卡式公益”消解信仰的深度。
神的法则:
毕士大池的“安息日”本是神与子民相会的时刻,却被法利赛人异化为规条。真正的安息,是心灵归回神的平安,而非机械式的守则。
今天可以实践:
这个周末,关掉手机,静坐读经15分钟,感受神话语的鲜活。
三、在权柄之争中认出终极真理
经文回响:耶稣说:“那听我话、又信差我来者的,就有永生”(约5:24)
现代挑战:
信息爆炸时代,我们常被“成功学鸡汤”或“网络谣言”迷惑,却忘记圣经才是唯一的真理基准。
生命的勇气:
耶稣宣称自己拥有审判的权柄(约5:27),这权柄不是强权,而是出于对父神的完全顺服。当我们以基督为真理的锚点,便能抵御一切虚假权威。
今天可以实践:
遇到争议时,先默想:“耶稣会如何回应?”
四、微光也能照亮黑暗
经文回响:耶稣称施洗约翰是“点着的明灯”(约5:35),但祂的工作是“更大的见证”(约5:36)
现代误区:
在社交媒体“表演文化”中,我们总追求“爆款”见证,却忽视日常中的真诚。
神的应许:
就像那个被医治者“立刻拿起褥子行走”(约5:9),神迹往往始于微小的行动。你递给流浪者的半瓶水,或对同事的宽恕,都可能成为他人的光。
今天可以实践:
为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件小事,并默默为对方祷告。
五、苦难是生命的刻度尺
经文回响:耶稣对病人说:“不要再犯罪,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利害”(约5:14)
现代症候群:
我们用药物缓解焦虑,用消费填补空虚,却忘记灵性更新才是终极解药。
永恒的视角:
瘫痪38年的经历,成为那人认识神恩典的契机(约5:15)。当我们学会在困境中倾听神的声音,苦难便不再是终点,而是生命的刻度。
今天可以实践:
当感到疲惫时,写下:“此刻,神正在我身上做一件更大的事。”
结语:在破碎中遇见恢复的主
耶稣打破安息日规条、挑战宗教权威、主动医治被遗忘者,揭示祂是“生命与秩序的主”。对现代人而言,这一章呼召我们:脱离自我设限的牢笼,在基督的权柄下活出自由且有使命的生命——正如被医治者“立刻拿起褥子行走”,我们也能带着更新后的生命,成为时代的见证者。
后记:
文末邀请你留言分享:
你生命中最需要“那句‘起来行走’的呼召”是什么?
愿我们的故事,成为他人生命的祝福。
(注:文中经文引用均出自和合本圣经)
发表回复